"人絕對無法完全避免非理性的行為將可能造成的傷害。但既然非理性行為是這麼的系統性、可預測的,那麼如果能夠早一步看出來,並且給自己警惕,就可以有效的減少非理性行為所帶來的災難。"
評論這本書之前,大家先看看這則新聞(守貞卡事件)。
大家感想如何?
嗯~或許讓我換個方式表態說明。
假設,現在大家都回到小學五年級~期中考到了,這天考的最後一科是大家都期待很久的進補科目~「公民與道德」。
老實說,這是我難得的在月考的兩三天中唯一能放鬆心情寫的考卷,趕緊翻開來看看。
「( )1.我每天早上都刷牙洗臉,準時上學去。」
「( )2.小朋友們要相親相愛,守秩序。」
「( )3.路上撿到了一塊錢,只有一塊錢而已,佔為己有應該沒有關係。」
......
簽署像「守貞約定」這種東西,不過就是畢業前寫一題「公民與道德」的是非題而已。
只是問題牽涉到性,就不幸的成為新聞嗜血的標靶了。
現在我們撇開新聞性以及性道德是否應為社會公眾評論等考量,回到這個問題的根源:
假使簽署了,是否真的會遵守到底呢?
誓約的效力在非理性狀態下的制約能力
人類在做出大部分承諾時,都是處於理性狀態。舉凡「從今天開始勵行節食計畫」、「這檔股票漲到50塊就出清結算」、到「余誓以至誠,向全國人民宣示:必遵守憲法,盡忠職務....」理性的一面主掌人們的行為,使做出符合各項規範的行為。而透過"Perdictably Irrational"這本書所做的各項試驗,證實人類在各項非理性的狀態下,規範制約的能力大幅下降,還會因為規範的型式不同,制約能力幾乎變為不存在。
為大家揭露這本書所提到各種人們發生非理性行為的身心環境條件(這是我覺得這本書的精華所在):
1.易接受相對性的資訊而遭受蒙蔽
2.害怕損失的趨性而做出期望值過低的決策
3.錯誤的援用社會或市場規範的力量導致失敗
4.過度高漲的情緒影響判斷能力(文前所述這個例子屬之,受性激動影響下守貞卡效力為0)
5.過度依賴「未來」及「選擇」做為外部歸因造成時效的延誤
6.所有權的情感投射而出現的價值認知差異
7.接受到被人為引導的資訊而改變理性的行為
8.信仰與制約可能出現的非邏輯性推論
9.社會規範與道德因情境不同導致心理適用程度出現變化
就如引言所說,正確的判讀自己可能陷入的情境及可能的危機,才可能有效的避免非理性行為(而導致嚴重後果)。不過我個人認為一定要先有一個體認,那就是我們無法永遠完全理性的看待事情,因此不要想消除(eliminate)非理性帶來的負面影響,而要以舒緩減輕(mitigate)的方向來思考這些事情,否則容易過於鑽牛角尖、綁手綁腳。
這本書很有意思,有機會在跟大家介紹其他有趣的地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