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14日 星期一

"碳交易"

"跳出原本專業的範疇來看事情,經常會有神奇的發現。"

我曾試著以自己粗淺的認知,排列「大學最好是念非相關學系」的研究所領域名次。排名如下:
1.法學
2.管理學
3.醫藥學

上面這個排序的理由是,在人的一生中,無法避開這三項知識的需求:無論我們成長的過程是接受哪種專業皆然。因此,這些知識更需要不同領域的專業背景讓它們更能適應。
但是在畢業後這幾年這前三位置有一名強大的挑戰者,以不同的姿態正在強勢攻頂。
財金學。

即使我要很八股的撇清「賺錢」跟「人生」的正向關連(其實年紀愈大發現愈來愈難),但必須接受不能閃避的認知就是:財金對所有領域的影響力,會不斷延伸,而且廣度、深度、蔓延速度就跟人的想像力要一樣快了。
無論我們面對什麼樣的實務問題(請注意我使用了範圍限定:P),已經幾乎可以用財金學找到solution了,即使真的沒有,那麼新的solution也正在醞釀生成。

讓我說說這本書誘使我聯想的一則小故事。

在一所小學有一個班級,整潔比賽總是敬陪末座,導師為了讓小朋友們改善整潔習慣,在一次班會中對同學們這樣說:
「同學們,為了培養大家的良好習慣,還有加強我們班的整潔,現在要約法三章。」
「如果有同學亂丟垃圾,被我抓到一次就要罰10塊錢。」
「另外,如果把班上的垃圾撿起來給我看過然後丟到垃圾桶,那麼獎金就由那些罰來的錢來均分給大家。」
「每次的獎金跟罰錢次數由衛生股長、風紀股長、總務股長來統計,每個禮拜算一次,然後在班會公布。」

OK,我們先在這裡想一下,這是不是個好主意?這個班級會在短時間內提高整潔成績嗎?


衍生性金融,隨著人類想像力飛舞

Ecology-01

其實上面我所說的故事,就是這本書的精簡版內容。
每個人、每個家庭、每個企業、每座城市、每個國家,只要有價值活動,幾乎就相當於碳在流通。
而現在,每個國家、每座城市、每個企業,經過評估後被給予一個「碳信用」標定值,這是每年所能流出的「碳債」或「碳權」。
各單位均需嚴格遵守其碳信用。而碳信用可藉由交易,來傳遞「碳債」或「碳權」,這個交易,可以是option、可以是各種金融手段,它就是debt/equity的交易。
只要跨越「碳=錢」這層柵欄,每件事情就變的豁然開朗。
一個簡單的碳交易可以描述假設如下:英國某鑽油平台企業透過歐盟向巴西政府承諾未來五年每年5000萬英鎊專用於森林大火防治及雨林生態研究的費用,換取七年內既有每日60萬桶石油通過大陸棚下方的輸油管(包含興建)並在英格蘭進行裂解所排放的碳與硫化物50%的超額債權。

這個發想最具突破性的地方在於,成功避開直接衡量無形資產所必定遇到的困境。
現在,問題不再是:維持現況的話,「地球還能活幾年?」「石油還有幾年用光?」「你的壽命還有多久?」
而變成了:維持現況的話,「要出多少代價才能維持基本投入?」「這個代價未來三年是漲是跌,該不該現在call?」
生命的價值,由壽險市場決定;地球生命的價值,由價值活動市場決定。
這顯然不能符合最佳解,但它成了可接受解。
況且為人類與地球定價並不是「碳交易」的終極目標,它的目標是增加地球與人類的壽命,而只簡單的把最棘手的部分,丟給人們並給他們動機來處理。
利用人性弭平人性造成的僵局,以「錢」為媒介。

這真是太神奇的世界了,不是嗎?
好的,讓我們回到一開始的題目,老師能不能成功的挽救全班的整潔危機呢?你們的結論是?


(這篇會同時tag在好孩子多讀書跟沒事多動腦下面)
(欲知下回分解,請看官們耐心稍候)
(在下面進一步探討前,先說明一下之後要講的是個人看法,以管理來說,情境問題是沒有唯一解的,希望大家也能一起提供寶貴的意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