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14日 星期五

Hail the sentence parsing! (2) -被動式的使用

這篇想法是源自於之前我寫的一篇文章而來的,
詳細內容請參照:淺談英文文句遣詞心得

亞洲人撰寫英文文章最常犯的三項錯誤:
1.可以更簡單的表達,卻使用被動式。
2.可以更直接的說明,卻使用倒裝句。
3.可以更平順的陳述,卻使用假設態。

不知道大家對於上面這幾項條列是否還有印象?
今天想再針對第一項--被動式過度的泛用--多作一些說明。

舶來文字影響構句

其實,正式書寫的中文是沒有被動式的。
舉例來說英文的He was hit. 中文翻譯是「他被打了。」
但是這句話在中文應該是「他挨揍了。」
也就是說,「被」--以及類似的用字--的用法因為英文的影響而大量的被使用在日常生活中。
不過因為口語上的便利性,使的被動結構構句在中文的接受程度遠大於假設、插入、倒裝等構句規則。
然而,大家需要明白的重點是,為什麼英文使用被動態的頻率遠少於華人的習慣與期待?以下幾點原因簡單說明:

1.被動語態其實是弱化語氣
因為be動詞的關係,故,比起眾多簡單的直述句,被動語態其實語氣相對較弱。下面舉一個簡單的例子:

The criminal is proven innocent according to the testimony.
The witness proves the criminal innocent.

這裡刻意挑了一個被動語態可當主動語氣的動詞prove來控制住文意的變因,供大家作比較。
主動式執行動作的是主詞,被動式中,動作反而先出來,而「作動作的人是誰」這項訊息被拖延到句末才出現,會使讀者的思緒中斷,降低句子的印象強度,如果其中又有修飾語的話,那情況會更嚴重。相較之下,「某人作了某件事」的邏輯能夠直接而有力的使讀者理解文意。

或許有人會問:那麼I am so depressed這種句子又該如何解釋?(真的有人用這種句子來問過)
嗯,其實這種句子不是被動式,而是過去分詞depressed表形容詞補語,be動詞作連綴動詞,是道地正統的SVC simple sentence。

2.被動語態常可被從屬子句或片語取代其文意功能
請大家看一下下面幾個句子:

I was humiliated by John, so I look for a chance to revenge on him.
這句話是以對等連接詞so串起的兩個句子,其中第一個子句用了被動式。
現在來看看老外怎麼處理這個句子,將被動的文意隱藏在主動子句中。

(a)Because I was humiliated by John, I look for a chance to revenge on him.
首先把句子改寫出主要與從屬副詞子句,讓句子出現輕重層次。
(b)Humiliated, I look for a chance to revenge John.
然後把從屬子句簡化為片語,此處humiliated是過去分詞表條件,並帶有被動意味。

這麼一來,句子就變成主動的SVOC句套副詞片語,完美。

3.無生命主詞的使用
另一種華人常碰到書寫被動式的困擾就是「事、物」的情狀描述或動作。舉例來說

The plaintiff is accused of fake assertions.
沒有生命的主詞使的句子難以正常的表現出來。不過其實英文也是可以接受無生命主詞的動作,只要注意動詞的選擇,文意上不會發生太大的問題。
The fake assertions sink the plaintiff into trouble.

重點是主詞與受詞或補語間的強弱關連,要確實的建立,才不會有過多頭重腳輕的情況發生。

被動式不是原罪
不過在被動式的使用上,也不用過於擔心,畢竟被寫在文法書上的規則,怎麼可能沒有實際應用的空間呢?當要展現句型變化、建立有層次的鋪陳、或者想針對原主詞的名詞子句修飾等等,被動式還是非常實用的句型。本文只是簡單陳述幾個構句上面可能被過度使用的現象與理由,在往後的作文中能夠留意檢討,包括我自己也是一樣。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