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27日 星期日

True Trivia:當幸福來敲門

"There's no Y in happiness; it's an I." -Chris Gardner, The pursuit of Happyness.

PursuitofHappyness

這部片是2006年大黑馬之一,亮麗的表現讓主角Will Smith入圍了奧斯卡男主角獎項(不過最後敗給了「最後的蘇格蘭王」的Forest Whitaker)。可見這部片劇本、選角皆為一時之選。不過最令人感興趣的要算是它的title了:為什麼獨獨選個錯誤的字來做為片名呢?這是有原因的。

最初的說法

經過一陣搜索,發現有一種說法相當的為大眾所接受。這種說法源自於片中主角的一句台詞:

"There's no Y in happiness; it's an I."

這句話是主角帶著小朋友去華裔的貧民托兒所時,發現在牆上的塗鴉(happyness),主角有感而發的台詞。

現在各位看官,請將"Y"這個字改寫為完全同音的"why",再看一次。

There's no why in happiness.

是一個極妙的雙關,也因此被許多人視為電影的主旨。

不過我覺得其意義不止於此,原因如下:

如果整齣戲的主旨確實如主角所講的一樣--真正的快樂是沒有why,而I(我本身的快樂)才是最終的依歸--,那麼片名維持happyness就顯的不太合理了。因為無論在劇中或實際生活中,主角與兒子都算獲得了真正的快樂,也就是說,主角與兒子所追求到的,是happyness而不是happiness,是有"why"而沒有"I"的;但這恰好與許多普羅大眾的想法背道而馳。

這個解說的謬誤,促使我思考與尋找合理的說明,從而發現了幾種更好的解釋。

Reversing the thought

第一種是主角一開始確實是不相信happyness的,但隨著劇情的推展,改變了他的心境,慢慢的改為追求happyness而非happiness,也就是,不再以追求薪水(I)為第一優先,而去尋求快樂的真諦(why=Y)。這是可以說的通的,主角的目標從一開始的「拼命追求家中經濟的改善」,慢慢的轉變成「希望與家人永遠同心」(這個心境改變的橋段可以用那個非常有名的打籃球分鏡來作為分水嶺,主角原本委婉的想說服兒子放棄追求夢想,但是他發現他缺乏像兒子一樣的勇氣,於是改為鼓勵他努力對抗像他一樣的反對者)。

Authority talks

第二種是另闢蹊徑。這裡有一篇當初電影上映時,Washington Post的記者訪問Chris Gardner本尊時,問到「為何使用happyness」問題的第一手回答。

(記者)Largo, Md.: I hope this isn't too obvious a question, but what is the symbolism of misspelling "happiness." Thanks

Chris Gardner: Happiness was spelled that way by a place that became very very important for my son and I, and that was a daycare center.

That "y" in happyness is because we want people to think about what makes "you" happy, what's the source of your happiness.

所以真相大白了,至少他所寫的同名自傳書,選用這個字的原因是因為y=you。而電影有可能為了要更進一步的擴張,而採用了y=why。雖然電影是否真的有採用這個symbolism目前還沒考證出來,不過至少本尊對y的解釋是you。

不過這句話值得討論的地方不僅於此,還有第三種說法,而且我個人覺得是最最恰當的。

Unalienable Rights

其實happyness被拼錯並不是第一次,在兩百多年前也有一次,而且非常著名。不過這個拼錯是引用原句時出的紕漏,我們先提一下被引用的原句。

這個原句則是超級霹靂無敵十分之有名...是美國獨立宣言中,宣告革命的正當性(Rights of revolution)那段,Thomas Jefferson寫到:

"We hold these truths to be self-evident, 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that they are endowed by their Creator with certain unalienable Rights, that among these are Life, Liberty and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所以,the pursuit of happiness這個片語的由來,是「美國獨立宣言」,而這更增添了這部書與電影標題的用心。

那麼,為什麼會寫錯呢?

時間要回到1776年,也就是美國宣佈獨立宣言,開始獨立戰爭的時間。美國有一位宗教領袖Lemuel Haynes,在當時美國蓄奴風氣仍盛的環境下,帶頭鼓吹黑人與白人平等的理念(有一說是他的父親具有黑人的血統),他熱烈鼓吹的思想也強烈的表現在他的著述中:

"Liberty is equally as precious to a black man, as it is to a white one, and bondage as equally as intolerable to the one as it is to the other."

於此同時,他也引用了Thomas Jefferson所寫的獨立宣言那段文字,但是,在他引用這段文字時,卻misspell了happiness這個字,使的引用文字變成了happyness。

這也使的The Pursuit of Happyness這個片語引用,又多了一層「追求黑人與白人平等地位」的意義在其中!(主角是黑人,真的是剛剛好)

有趣的是,獨立宣言的起草人Thomas Jefferson原本在宣言中對於蓄奴文化有所批評,但時任「總校稿」的Benjamin Franklin以「維持文字力量於獨立正統性的宣告,而非不平等文化的批評」為由刪除,為這則小故事又平添一段插曲。


至此「當幸福來敲門」這部電影的片名考據差不多功德圓滿了,希望各位都從中獲得了一些"happyness"。 :P

沒有留言: